friend.tech 软 Rug?Web3 社交何在?
昔日之辉煌,映照今朝之落寞。friend.tech的兴衰轨迹犹如一场戏剧性的反转,令人唏嘘不已。
北京时间9月8日,friend.tech官推发布了一则意味深长的公告,将其管理和所有权参数设置为0x000...000,名义上是为了防止将来对其费用或功能进行任何更改,实则是对智能合约控制权的全面放手。部分社区用户将此解读项目开发的停滞与终结。
尽管friend.tech试图安抚市场情绪,强调此变更不会影响Web客户端的正常运行,且开发团队不会从智能合约或平台中抽取任何费用。但社交媒体上「friend.tech已死」、「软Rug」的言论蔓延开来,透露出用户对于friend.tech未来的忧虑与失望。
尤为值得注意的是,自8月份以来,friend.tech官方推特的内容变得异常单调与机械,每日仅发布当天最热门的5个Clubs信息,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新鲜内容或互动。这种变化不仅让人感受到项目团队的疲惫与无力感,或许这也正是friend.tech团队内心挣扎与最终放弃智能合约控制权决心的前兆。
昔日翘楚如今落寞
追溯往昔,friend.tech的崛起之路曾是何等辉煌。起初,得益于Paradigm的加持、重量级KOL的积极参与、一码难求的设计、潜在空投预期以及货币化KOL价值和IP的新颖玩法,friend.tech在短短两周之内便实现从0到10万+用户的斐然成绩,累计用户超过91万。
然而,时过境迁,今日的friend.tech却已风光不再。日活跃用户数量在最近两个月已下滑至个位数、两位数,Key的日交易量也从昔日的2000万美元高点降至如今的数千美元,曾经的繁荣景象仿佛在几个月之间化为泡影。
更令人唏嘘的是,FRIEND代币的价格也经历了断崖式下跌。从今年5月份的近3美元高点一路滑落至当前的0.06美元,跌幅超过98%,市值仅剩500万美元。黄立成曾斥巨资购入FRIEND代币,如今却面临巨额浮亏,此前1560万美元买入的FRIEND现在仅价值57万美元,至少浮亏1500万美元。这也成为了friend.tech衰落的一个缩影。
回顾friend.tech的发展历程,团队内部与外部合作的不确定性也为其衰落埋下了伏笔。从与Base关系的微妙变化到Friendchain愿景的夭折,再到最终放弃将FRIEND代币迁移至其他链的决策,friend.tech在战略层面的摇摆不定进一步加剧了其困境。
5月底,friend.tech联合创始人Racer暗示团队与Base关系不稳定有意迁出协议,6月份,friend.tech随即宣布与Conduit合作开发基于Base的社交专用链Friendchain,Gas代币为FRIEND。之后,friend.tech删除了此条推文,放弃Friendchain愿景,并遵循社区反馈决定不将FRIEND迁移至其他链。
同时,friend.tech关闭BunnySwap(内置Swap)、Clubs和v1智能合约的所有协议费用,100%费用将归于社区内的交易者、流动性提供者和ClubChair。此前在friend.techV1中,对每笔交易收取10%的费用,其中一半为协议收入。
DefiLlama数据显示,截至今日,friend.tech共产生6338万美元的费用,收入达到3166万美元。如下图所示,friend.tech在去年10月份辉煌时期曾创下单日100万美元以上的费用,而在V2版本发布后,friend.tech费用增长基本处于停滞状态,最近一个月单日费用仅为几百美元。
friend.tech因何沉寂?
friend.tech的沉浮,如同一面镜子,映照出Web3社交在追求快速扩张的同时,也需警惕泡沫风险。
friend.tech的沉寂背后,交织着多重复杂原因。首要的是其产品所蕴含的高投机性,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大量追求短期利益的投资者,却难以构建稳固的长期用户基础,使得用户忠诚度难以维系。其次,friend.tech在探索市场定位的过程中,似乎未能精准找到与其核心价值相契合的细分市场,导致产品与用户需求的脱节。此外,此前过度的PUA策略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friend.tech的声誉,使得用户对其信任度大打折扣。在团队建设与外部合作方面,friend.tech也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,这不仅影响了项目的执行效率,也加剧了市场对项目前景的担忧。更为关键的是,friend.tech在战略层面的频繁摇摆不定,使得项目方向频繁调整,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影响力和用户粘性。
Web3社交何在?
而另一边Web3社交领域的龙头项目Farcaster近期同样遭遇了用户增长与平台活跃度的双重困境。Farcaster在年中时候每日发帖数和互动数一度在14万以上,这一良好势头在近一个月内出现了显著放缓,DAU滑落至大约10万的水平,标志着Farcaster增长动能的减弱。
更为严峻的是,Farcaster用户获取方面也遇瓶颈。自2月初以来,Farcaster的每日新用户增长从高峰时期的15,366人骤降至最近两周的日均五六百人。这一数字的变化不仅揭示了新用户吸引力的大幅下滑,也映射出平台在保持用户增长动力上面临的严峻考验。除此之外,Farcaster生态里的Meme也遭受重创,其中,Degen自5月底触及历史高点以来,其价值已下跌超过95%。
这些数据不仅揭示了市场信心的动摇,也预示着Farcaster生态系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与调整期。
反观Telegram通过与TON生态的协同发展和小程序游戏的爆发,在Web3社交领域的优势更加明显。而Web3原生社交项目要想大规模扩展,需要更加注重精准定位、降低Web2到Web3社交迁移成本、优化用户体验以及增强用户体验和信任建立等方面的工作。